体育地产三大发展模式
1、体育—商务型模式
该模式是在区域层面上实现体育与商业地产的结合,通过体育经济力量驱动城市区域发展,如在体育中心为核心的综合片区上发展赛事经济,吸引商贸、会展和酒店等行业入驻,产业间相互合作,形成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像广州天河体育场。
2、体育—休闲型模式
该模式是引进以运动健康、文化教育、旅游度假为主的体育项目和配套设施,并把体育休闲旅游作为新的开发题材整合到商业地产中,在休闲娱乐层面实现体育与商业地产的结合,进而提升商业地产区块的核心竞争力。通常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等优势,使房地产与体育最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体育主题社区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万科地产、而今被佳兆业获得11年运营权的深圳观澜体育公园。体育社区除居住生活区和运动场所之外,还具备养生服务、休闲商业和生态公园等配套功能。大型体育社区通常还包含为重大体育活动提供的公共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可以承办高水平赛事,成为当地体育展示的重要窗口。
3、中央体育区(CSD)模式
中央体育区(CentralSport District,简称CSD)模式,主要由体育、商业和住宅三大职能设施组成,进而形成体育商贸居住中心。CSD往往聚集了规模宏大的居住群,覆盖了体育产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还有与其匹配的商贸中心的精英部落。CSD是典型的以体育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房地产“去库存”的高压在体育产业的春风吹得正旺之时,能够和体育各取所需,融合发展,整合各自资源,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彼此共生和发展,不论对正在让人焦头烂额的房地产还是处于蒸蒸日上的体育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结合的契机。
但是,而今土地成本持续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利润越趋微薄,房企纷纷加码体育产业,不仅出于对体育产业前景的看好,也是看中了体育产业给房企带来的品牌效应和政商关系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地产+体育”模式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相互带动,此外,围绕体育产业还可以延伸出多种业务,未来想象空间巨大。